抽穗期是决定农作物地域适应性和影响产量的重要性状。普通小麦位于第2同源群染色体短臂的Ppd1基因是小麦感受光照周期,调控抽穗开花的关键基因之一。小麦需要日光照长RSL3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够抽穗开花,但携带光周期不敏感Ppd1基因等位变异的材料不需要。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Ppd1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该转换过程的关键。其中,位于2DS的Ppd-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D1作用效应最强。Ppd-D1a等位类型由于启动子区和第1内含子的序列变异,导致表达水平升高,对光周期不再敏感。因此,提高Ppd-D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会显著提前小麦的抽穗开花期。基于此,本研究拟利用ph1b基因诱导小麦2A和2D染色体配对重组,用携带Ppd-D1a基因的2DS小片段替换2AS对应部分同源区段,从而为创制携带多个Ppd-D1a基因拷贝的新材料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细胞学分析发现,2A-2D在ph1b诱导下的部分同源重组频率较高,短臂重组频率为8.7%,长臂重组频率为32.6%;从138粒种子中,筛选到11种2A-2D部分同源重组易位系。其中,2S2B300-21、2S2B301-19和2S2B301-33三个单株中的易位染色体可能携带了Ppd-D1a基因。(2)利用特异分子标记证明,植株2S2B301-33中的2DS-2AS.2AL-2SL易位染色体携带Ppd-D1a基因。该易位染色体通过植株自交的方式,在后代中被发现,为下一步创制携带多拷贝Ppd-D1a基因的特殊材料奠定了基础。(3)除了目标易位类型,还发现了15种涉及易变山羊草2S与小麦第2同源群重组形成的易位染色体;除了第2同源群,以及其它5个小麦内源部分同源群染色体(未鉴定到第4同源群重组染色体)重组形成www.selleck.cn/products/PD-0325901的易位。其中,A-D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重组频率显著高于B-D和A-B部分同源染色体。此外,鉴定获得一株结实率较高的2B/2D双单体,为下一步创制携带Ppd-D1a的2B-2D易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