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危重症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常用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对危重症患者VTE形成的预测价值,建立危重症患者个体化VTE预测模型。方法:(1)采用文献回顾法和课题GSK1349572研究小组讨论初步总结危重症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因素形成调查表。(2)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09月-2022年09月期间入住中心ICU和EICU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共纳入163例存在VTE患者作为病例组,发生率为9%,同时选取同一科室、同一时期相近(±15d)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无VTE患者1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和VTE的独立危险因素。(3)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构建模型,并利用单因素分析所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出Logit(P)值,来预测模型的评价效能;最后在研究中纳入的其余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相比非VTE组,VTE组的住院时间、VTE史、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镇静药、镇痛药、脱水药、激素、制动、入院时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D-二microbe-mediated mineralization聚体的P值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危重症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心功能不全、脱水药,P值均<0.05。以现有的9种评估模型对本研究对象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AUC值最大的为国际静脉血栓评估模型,其AUC值为0.640,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44.6%,说明国际静脉血栓评估模型对本研究对象的预测价值最高。(3)以单因素分析中P值小于0.05的数值为自变量(住院时间:≥13天为1,<13天为0;心功能不全:有=1,无=0;低蛋白血症:是=1,否=0;镇静药:是=1,否=0;镇痛药:是=1,否=0;脱水药:是=1,否=0;血管活性药PF-07321332溶解度:是=1,否=0;激素:是=1,否=0;入院时D-二聚体:≥2.26μg/ml为1,<2.26μg/ml为0;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9%为1,<89.9%为0国际静脉血栓评分模型:≥3分为1,小于3分为0),将危重症患者是否发生VTE作为因变量(是=1,否=0)。根据上述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联合预测变量PRE,构建危重症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模型。用Hosmer-Lemeshow检验方法分析模型的拟合程度,得出P=0.670,>0.05,说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可以用来预测危重症术后VTE的发生。以Logit(P)临界值0.203为依据评价预测效能,当Logit(P)≥0.632,表明发生VTE风险大。(4)实际血栓患者163例,模型预测为145例,灵敏度为75.1%,实际未发生血栓患者163例,模型预测为115例,特异度为86.5%,模型预测总正确率为79.8%。结论:本研究中虽然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危重症患者VTE发生的预测准确性较高,建立的预测模型简单实用,可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但本研究仍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仅为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因此为了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VTE高危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建议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实验来更进一步的完善危重症患者VTE的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