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乳清废液是大豆制品加工行业的主要副产物,产量巨大,将其当作污水排放则会污染环境,增加企业成本。对大豆乳清废液的部分利用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对大豆乳清废液的全利用研究对企业更有意义。本研究主要利用大豆乳清废液作为益生菌发酵基质,制备具有促消化和抑菌功能的饲用益生菌剂,为大豆乳清废液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利用大豆乳清废液制备具有促消化功能的饲用益生菌剂。从大豆乳清自然发酵废液中分离菌株,用透明圈法从分离菌株和已有的枯草芽孢杆菌中筛选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Gefitinib-based PROTAC 3细胞培养素酶能力的菌株,进行酶活性定量测定,筛选出综合产三种酶活性较高的维尔兹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A3。从大豆乳清废液中分离得到的维尔兹芽孢杆菌可以作为利用大豆乳清废液制备具有促进消化功能的饲用益生菌剂的潜力菌株。与在产酶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对比发现,工业菌株枯草芽孢杆菌A3在大豆乳清废液中的产蛋白酶能力相对较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是:不需要向大豆乳清废液中添加营养素,调节大豆乳清的初始p H 7.2、转速184 r/min和菌体发酵时间36 h,蛋白酶活性为191.25 U/m L,蛋白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约108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3制得的饲用益生菌剂含有蛋白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酶活性分别为189.10±3.46 U/m L、332.80±7.75 U/m L和45.70±2.21 U/m L,益生菌剂具有促消化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2.利Genetics education用大豆乳清废液制备具有抑菌功能的饲用益生菌剂。从自然发酵大豆乳清废液中分离获得4株具有抑菌功能的菌株,根据形态学分析和16S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植物乳杆菌菌株M1-1和植物乳杆菌菌株M1-2,发酵乳杆菌M2-1和发酵乳杆菌菌株M2-2。将4个分离菌株同已有的植物乳杆菌LP和来自猪肠道的嗜酸乳杆菌LA进行益生功能测定。体外抑菌实验发现6株菌株均具有发酵代谢物有机酸介导的抑菌能力。6株菌株抑制病原菌对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粘附实验显示,植物乳杆菌M1-1selleckchem SCH772984、植物乳杆菌M1-2,嗜酸乳杆菌LA和植物乳杆菌LP这4株菌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粘附抑制效果。嗜酸乳杆菌LA和植物乳杆菌M1-1对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较强。通过人工模拟胃肠液的耐受实验,菌体的疏水性和自聚集能力实验,以及肠道上皮细胞Caco-2细胞的粘附性实验,结果发现,这些菌株能通过胃肠道且具有在肠道定植的能力。这些菌株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并且对不同种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说明菌株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选用抑菌能力和粘附能力都较强的植物乳杆菌M1-1和来自猪肠道的嗜酸乳杆菌LA作为菌种,分别利用大豆乳清废液发酵生产具有抑菌功能的饲用益生菌剂,饲用益生菌剂的p H值为3.8左右,分别含有9×10~7 CFU/m L和8.2×10~8CFU/m L的活菌数,益生菌剂具有抑菌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储存稳定性。本研究分离得到了可以应用于饲用益生菌剂的潜力菌株,制得的两类饲用益生菌剂,既可以全利用大豆乳清废液,又可以为家畜养殖业提供益生菌剂,对豆制品企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