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勇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总结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刘中勇教授治疗室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的病例资料,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梳理、分析刘中勇教授治疗室早的临床用药组方特点及规律,结合刘中勇教授团队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提炼出刘中勇教授治疗室早的临床经验,为临床辨治室早拓宽思路。研究方法:将刘中勇教授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所诊治的206例室早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包括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症状、舌象、脉象,将上述资料进行规范化处理,录入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软件平台的算法及数据分析功能,选择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出刘中勇教授治疗室早的高频药物、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症状规律以及症状体征与用药之间的规律,总结提炼出刘中勇教授对室早GSK1120212作用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其临床辨治特色。研究结果:1.刘中勇教授辨治室早的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有丹参、陈皮、木香、麦芽、川芎、茯神、党参、谷芽;四气中占比以温性药物最多,其余以平性、微寒性、寒性、微温性、凉性、大寒性药物的使用频率依次下降;五味统计中,甘味药物频次位居第一,苦味、辛味、淡味、酸味依次降频排列;归经中以归属脾经、肺经、胃经、肝经、心经的多见;中药功效主要分为健运脾胃类、疏肝理气类、化浊通脉类、养心宁心类;药物关联规则选择支持度>0.3,置信度>0.6,有“木香–丹参”、“陈皮–丹参”、“陈皮–木香”、此网站“谷芽–麦芽”、“陈皮–麦芽”、“麦芽–丹参”等;聚类组合包括:第一组:川芎、葛根、黄芪;第二组:党参、白术、砂仁、茯苓、山药、荷叶、薏苡仁、扁豆;第三组:麦芽、谷芽、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第四组:陈皮、丹参、木香、法半夏、黄芩、厚朴、紫苏梗、炙甘草、郁金、枇杷叶、柴胡、赤芍。2.刘中勇教授辨治室早的症状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有:心悸、胸闷、头晕、眠差、口干、乏力、情绪影响、纳差、便溏、大便挂厕、眼眵多;舌脉象以舌淡红、舌暗红、舌红、边齿痕、苔白腻、苔薄白、脉弦细、脉细为主;症状关联规则选择支持度>0.2,置信度>0.6,除眠差–心悸、头晕–心悸、胸闷–心悸外,还有口干–心悸、情绪影响–心悸、乏力–心悸、纳差–心悸、便溏–心悸;聚类组合包括:第一组:气短、胸痛;第二组:情绪影响、胸胁胀闷、口干、口苦;第三组:腰痛、头痛;第四组:腹胀、小便浑浊、眼眵多、便溏、大便挂厕、肢体麻木、乏力、纳差、心悸、眠差、胸闷、头晕;中药–症状的关联有:心悸–丹参、陈皮、木香、麦芽,胸闷–丹参、陈皮、木香,头晕–丹参、陈皮、木香、川芎,眠差–丹参、陈皮、木香、茯神,纳差–陈皮、川芎、丹参、麦芽、木香,情绪影响–柴胡、丹参、陈皮、郁金、木香、茯神,口干–丹参、陈皮、木香,乏力–丹参、陈皮、川芎、黄芪、木香,便溏–丹参、陈皮、木香、川芎、白术、薏苡仁,胸胁胀闷-柴胡。研究结论:1.刘中勇教授对室性早搏病因病机的认识:重视后天脾胃化生气血对心脏的濡养作用,强调脾虚为室早发病的内在本因;认为浊邪既是室早的重要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浊邪为室早的致病之标;认为现代社会环境特点致使多数人情志失调、起居失调从而导致肝失调畅,是本病诱因;认为络脉为室早的致病途径,气阴亏虚为本病重要病机。2.刘中勇教授临床辨治特色:临床治疗注重健脾、疏Emphysematous hepatitis肝、化浊、养阴,体现出刘中勇教授辨治室早的临床特色:脾胃为要,补运相宜;注重气血,调肝为先;益气活血,化浊通脉;固护气阴,养宁心神。临床自拟健脾化浊复律方、疏肝健脾和血方、活络化浊通脉方、益气养阴宁心方等辨证加减治疗室早,收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