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在心脏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中的疗效分析

R428核磁目的:通过分析接受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与未接受V-V ECMO救治的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难治性低氧血症(R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V ECMO在CPB心脏术后R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CPB心脏术后符合V-V ECMO上机指征的Pevonedistat试剂R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应用V-V ECMO支持分为V-V ECM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V-V ECMO治疗组的患者在V-V ECMO支持前和支持24 h后的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管活性药物指数,再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例患者,其中V-V ECMO治疗组30例,年龄33~68(54.0±7.7)岁,常规治疗组35例,年龄38~69(57.6±8.0)岁。V-V ECMO治疗组的患者在V-V ECMO支持前和支持24 h后相比,呼吸机吸氧浓度(Fi O2)、呼气末正压(PEEP)、驱动压、平台压、乳酸值、心率和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显著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和平均动脉压显著上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V ECM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呼吸机参数等基线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V-V ECMO治疗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V ECMO是救治CPB术后RH的有效支持手段,可迅速改善氧合,降低呼吸机支持条件,有利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施,当机体缺氧被纠正后,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相比于常规治疗,V-V ECMO支持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促进脱机,降低病死率,但也会带来更多出血的风险。当患者满足V-V ECMO支持适应征后,应尽早应用V-V ECMO支持,治疗期间ECMO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