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低血糖与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相关性,并归纳分析DCAN的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治疗DCA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为2021年9月—2023年2月期间于山东省立医院在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其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基线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糖,C肽及生化指标。连续监测患者入院后120小时的葡萄糖指标,并根据DCAN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DCAN组和非DCAN组,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探索DCAN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1.本研究发Roxadustat分子式现,DCAN患者所占比例为49.37%(39/79例)。与非DCAN组相比,其TIR明显降低(P=0.035),TBR和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多元回归分析提示:TBR和糖尿病病程是DCAN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OR=4.237;P=0.001,OR=1selleck化学.475)。ROC曲线分析显示,TBR=1.9%或糖尿病病程=6.5年,可以作为DCAN发生的预测因素。2.研究中确诊为DCAN的患者有39人,心脾两虚型的DCAN患者有21名infected false aneurysm,心肾阴虚型的DCAN患者有18名。心脾两虚型DCAN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和TG水平低于心肾阴虚型。3.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53名,本研究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67.1%。相比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的组别,低血糖组的患者经历更长时间的TBR和更大的CV。结论:本研究中DCAN的发病率为49.37%,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7.1%。TBR和糖尿病病程是DCA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TBR=1.9%、糖尿病病程=6.5年可以作为DCAN发生的预测因子。在本研究的中医辨证分型中,DCAN的心脾两虚证和心肾阴虚证较为常见。两种证型在空腹C肽和TG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或许可以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