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乳腺癌治疗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GSF)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接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517份。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设置哑变量分析多分类资料,其中治疗方案以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AC/EC)方案为参照,治疗周期以超过8周期为参照。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TCAE)5.0版,中性粒细胞减少分为4级;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管理规范等文件制订rhG-CSF临床应用评价标准,评价rhG-CSF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共纳入病历243份(涉及患者243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68例(27.98%)。其中,内分泌治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06%(8/17),其他方案为44.74%(17/38),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多西他赛(TAC)方案为41.67%(5/12),AC/EC方案为38.24%(13/3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P=0.000),治疗周期(P=0.000),放疗史[OR=4.500,95%CI(1.223,16.559),P=0.024],预防使用rhG-CSF[OR=44.842,95%CI(9.012,223.120),P=0.000]均是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243例患者中,使用rhG-CSF 74例,其中用药不合Liproxstatin-1理占31.08%(23/74),预防或治疗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疗程不足、用药时机错误SAHA分别占39.13%(9/23)、39.13%(9/23)、21.74%(5/23)。结论 治疗方案、治疗周期、放疗史、预防使用rhG-CS是乳腺癌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Cardiac histopathology使用rhG-CSF时仍存在预防或治疗适应证把握不严、用药时机错误、用药疗程不足等问题,临床医师需提高对rhG-CSF的认识,合理、规范使用rhG-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