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是购买S63845ICU病房常见的危重症疾病。本文旨在应用容量负荷试验结合主动脉峰流速变异度(Aortic peak flow velocity variability,△peak)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早期液体复苏,评价其在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管理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自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转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休克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决策组和CVP决策组。两组于液体复苏前均给予容量负荷试验。超声决策组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测量Vpeak并计算△peak,依据△peak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直到完成复苏目标或达到6小时。CVP决策组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分别测量CVP,并计算△CVP;结合初始CVP及△CVP水平,制定液体复苏策略,直到完成复苏目标或达到6小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CVP、MAP、HR等生理指标及Lac、Pcv-a CO_2、Scv O_2、LCR等重要氧代谢指标、累计液体平衡量、复苏目标达标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融合B线>2个区域发生率及28天死亡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本实验共纳入10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决策组(60例)和CVP决策组(46例),依据排除标准,最终完成实验的超声决策组和CVP决策组分别为53例及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感染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生理及氧代谢指标比较两组在复苏后的3h、6h、12h、24h、48h的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 CO_2)、乳酸(Lactate,Lac)均低于液体复苏前(0h)(P<0.05);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 O_2)均高于液体复苏前(0h)(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累计液体平衡量的比较在治疗0-72h内,超声决策组累计液体平衡量明显低于CVP决策组(P<0.05)。而在0-24h、0-48 h内,超声决策组的累计液体平衡量均低于CVP决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6h复苏目标达标率相比,超声决策组高于CVP决策组(73.6%vs 66.7%),两组28d死亡率比较,超声决策组略低于CVP决策组(28.3%vs 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决策组6h乳酸清除率(LCR)明显高于CVP决策组,融合B线>2个区域发生率明显低于CVP决策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soft bioelectronics次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相比较,超声决策组均明显低于CVP决策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将95名患者按28天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死亡组6h LCR明显低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0-72h液体累计平衡量、融合B线>2个区域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h LCR、APACHE II评分、0-72h液体累计平衡量是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表明,运用容量负荷试验结合主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估,指导早期液体复苏与传统意义上补液试验(△CVP2-5原则)相比,前者减少了脓毒性休克0-72h累计液体平衡量,增加患者的6h LC更多R,能够对患者容量能进行更精确的管理,及早恢复患者组织灌注水平,并降低肺水肿及组织水肿等风险,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ICU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2.低乳酸清除率、高APACHE II评分、高72h液体累计平衡量是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