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与甲氧明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01至2021-12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AF患者行脑血管内介入手术90例,年龄55~78岁,平均(67.04±5.4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9~30 kg/m~2Laduviglusib试剂,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为多巴胺组(D组)、去氧肾上腺组(P组)、甲氧明组(M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T_1)至拉栓成功或支架成功置入前10 min(T_4)期间,分别静脉泵入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使血压范围维持在基础值10%以内。在拉栓成功或支架置入成功后,血压范围不超过基础值低限,防止脑血管开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系统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SVV);记录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AF)和快速AF发生例数并计算两者发生率;记录三组患者平均尿量。结果 三组患者T_1~T_4时点MAP、SVR差异无RSL3价格统计学意义;P组和M组T_2、T_3、T_4、T_5时HR、CO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13.3%)和M组(10%)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D组(60%)(P<0.05),P组(0%)和M组(0%)快速AF的发生率低于DCoQ biosynthesis组(23.3%)(P<0.05);三组患者平均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明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AF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中,均可维持良好的血压,但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巴胺,更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