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医学科普类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在国际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和拓宽,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也日益增加。医学科普类文本作为国内外医学研究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人们对其的翻译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对医学科普类文本的翻译研究在当今时代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全世界都在寻找应对本次新冠疫情传播及其有效的控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了解本次疫情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最新的国际医学成果。医学科普文本作为医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促进国际交流、共同抗击疫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高质量、高效率则成为翻译医学科普文本的必要条件。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本节选自美国的医学科普类图书Fight Back:Beat the Coronavirus,笔者以这一极具医学科普价值的图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英汉翻译,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Blebbistatin试剂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genetic prediction研究,包括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在第四章中结合功能对等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词汇层面主要分析了术语、缩略语和名词化结构的翻译,句法层面主要探讨了文本中的一些被动句和长难句的翻Barasertib纯度译实例,语篇层面从句子间的衔接和连贯、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这两方面来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笔者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医学科普类文本的英汉翻译的确具有普遍适用性,在翻译专业术语、名词化结构和缩略语时可以使用词性转换和零翻译等方法,实现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采取语态转换的方法来翻译被动语态,在翻译长难句时进行适当的切分,从而实现句法层面的对等。语篇层面则需考虑句子和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实现语篇层面的对等。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总结了其中的翻译方法,希望能为后续的医学科普类文本的英汉翻译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素材。

湘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疗现况及残疾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湘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诊疗现况及功能障碍、残疾情况,分析残疾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8月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情况、功能受限、残疾情况,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对患者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并对残疾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K-2206 molecular weight:共调查102例RA患者,年龄40~80岁,79.4%的患者首诊在风湿科以外的科室,41VE-822.2%的患者从未规律服用抗风湿药物;中重度功能障碍的比例为52.93%,存在残疾的比例为42.16%,一、二、三、四级残疾的比例分别为16.67%、40.48%、30.95%、11.90%。病Criegee intermediate程、报销方式是残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湘西地区RA患者诊疗不规范,功能受限及残疾发生率高,残疾程度重,地区需加强风湿科学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生及患者规范诊疗的意识,以降低RA残疾的发生风险。

恩替卡韦联合乙肝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联合乙肝解毒汤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期间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PF-6463922分子式0例乙型肝炎+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据随机法将其分为西药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恩替卡韦)与中西结合组(20例,常规治疗+恩替卡韦+乙肝解毒汤),对比两组实验室指标、症状评分、治疗效果Cross-species infection、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中西结合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指标低于西药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高于西药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西药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西药治疗组,CD4~+高于西药治疗组,CD8~+低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0低于西药治疗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结论 患者在常Gefitinib体外规肺结核用药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联合乙肝解毒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炎性状况,优化实验室指标,加快症状改善,促使肺结核病灶快速吸收,并且用药安全性高。

2010—2020年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2010—2020年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相关数据,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收集细菌总数为166 77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3 284株(67.93%),革兰氏阳性菌53 492株(32.07%)。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0 456株(18.26%),肺炎克雷伯菌22 643株(13.58%),铜绿假单胞菌17 477selleck(10.48%),鲍曼不动杆菌17 157(10.29%),金黄色葡萄球菌14 687(8.8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平均耐药率达96.10%(95.60%~96.60%),几乎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小于1.0%。2010-2020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是1.88%(endocrine autoimmune disorders0.50%~3.50%)、24.29%(1.60%~48.60%)、25.20%(21.80%~25.90%)、84.27%(70.20%~92.50%),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 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持续上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挑战,医院临床应高度重视3-Methyladenine半抑制浓度,加强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细菌的耐药监测,保障医疗安全。

非HBV和非HC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非HBV和非HCV相关肝细胞癌(NBNC-HCC)在肝癌中占比变化情况,对NBNC-HC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的HCC患者3 090例,根据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肝炎病毒相关HCC组(n=2 472)和NBNC-HCC组(n=618),NBNC-HCC组患者根据背景肝病以及合并代谢危险因素情况,分为代谢异常HCC组(n=289)、酒精性肝病(ALD)相关HCC组(n=174)和其他HCC组(n=155)。收集所有HCC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结果。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NBNC-HCC在HCC中占比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 NBNC-HCC在肝癌患者中的占比从2011年13.7%增加到2021年20.1%(χ~2=5.5selleck NMR29,P=0.019),NBNC-HCC组与肝炎病毒相关HCC组患者相比,糖尿病和高血压占比较高(28.0%vs 10.3%,χ~2=129.482,P<0.001;33.2%vs 15.2%,χ~2=105.079,P<0.001),肝硬化和血管侵犯占比较低(44.5%vs 68.4%,χ~2=122.563,molybdenum cofactor biosynthesisP<0.001;20.4%vs 29.6%,χ~2=7.749,P=0.005),BMI水平较高(Z=-4.015,P<0.001)。与ALD相关HCC组相比,代谢异常HCC组BMI指数较高、FIB-4指数较低、肝硬化比例较低(P值均<0.05)。结论 NBNC-HCC患者在肝癌中占比呈上升趋势,NBNC-HCC合并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危险因素较多。代谢异CP-690550半抑制浓度常HCC组患者可能在无肝硬化时或者肝纤维化早期发生肝癌。

胃癌病人术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发生现状及其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胃癌病人术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发生现状,分析其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医院肿瘤外科的300例胃癌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评估量表、肌肉减少症五条目(SARC-F)问卷、加拿大健康与衰老研究(CSHA)中提出的临床衰弱量表(CFS)等对入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期间有55例病人先后失访脱落,3例病人因术后严重并发症出组脱落,最终纳入242例病人,年龄(55.35±10.23)岁。胃癌病人术前37.6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达58.68%;60.74%的病人存在肌少症风险;术后3个月仅有19.42%的胃癌术后病人未出现衰弱,胃癌术后6、12个月衰弱前期与衰弱病人占比超过75%;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癌病人术后体质指数(BMI)与SARC-F问卷得分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GW-572016核磁-0.626,P<0.001),即术后营养不良与肌少症呈正相关关系;胃癌病人术后BMI与术后3、6、1acute HIV infection2个月CFS得分呈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即术后营养不良与衰弱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病人术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术后营养不良与未来确认细节12个月内衰弱密切相关,术后营养不良可为识别衰弱高危病人、及时干预策略提供指导。

宁波地区重症感染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和毒力特征

目的 探讨宁波地区重症感染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耐药和毒力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CP-456773细胞培养治的重症感染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98株,聚合酶链反Oncologic care应(PCR)法检测菌株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查采用药敏纸片法。结果 98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型包括K1、K2、K3、K20、K54、K57型,占比分别为36.73%、19.39%、7.14%、5.10%、13.27%、14.29%,未分型4株,占4.08%; 96株拉丝实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97.96%; K1型菌株携带rmpA、wcaG、aerobactin、kfu和allS毒力基因,K2、K3、K20、K54和K57型携带r确认细节mpA、aerobactin基因,K2型还携带wcaG、kfu、allS基因;9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46株,检出率为46.94%。结论 宁波地区重症感染患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分型主要有K1、K2、K3、K20、K54、K57型,毒力基因有rmpA、wcaG、aerobactin、kfu和allS,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

靶向MEK和CDK4/6诱导KRAS突变胃癌细胞周期阻滞

研究目的:胃癌(GC)是最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之一。在GC中,KRAS突变的发生率约为16%,这种突变会导致KRAS蛋白质的异常激活,从而促进GC的发生和进展。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针对KRAS突变GC的治疗方法。KRAS突变过度激活了 MAPK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异常调节,引起GC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紊乱。MEK抑制剂直接靶向MAPK通路,抑制RAS突变引起的异常信号INCB018424分子式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靶向CDK4/6治疗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激酶发挥作用,它通过阻断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变,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联合使用MEK抑制剂(Trametinib)和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在抑制KRAS突变的结肠癌生长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作用。我们的研究证明了 MEK抑制剂能够增强CDK4/6抑制剂在KRAS突变GC的作用,通过抑制RB蛋白磷酸化以及其介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导的其它蛋白靶标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包括抑制G1/S期转变和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KRAS突变GC的发展。明确靶向MEK和CDK4/6诱导KRAS突变GC细胞周期阻滞的分子机制,将为KRAS突变GC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MEK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对KRAS突变GC细胞增殖的影响。2.联合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谱技术筛选KRAS突变GC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进一步探索MEK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组显著富集通路。3.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KRAS突变GC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行流式细胞术和TUNEL实验以检测药物对KRAS突变GC细胞凋亡影响。4.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RB、磷酸化RB、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Axin2、Cyclin D1、BCL2、BAX、P53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实验对β-catenin、磷酸化RB蛋白染色定位。研究结果:1.MEK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抑制KRAS突变GC细胞的增殖。2.结合转录组AG-221 molecular weight测序和蛋白质谱分析发现MEK抑制剂增强CDK4/6抑制剂对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的抑制。3.MEK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磷酸化RB、Cyclin D1、BCL2、β-catenin、Axin2和P5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β-catenin、BAX、P21蛋白的表…

PAL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初步疗效

目的:介绍PAL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初步点击此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PAL联合入路RARP 2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患者中位年龄69岁,中位体质量指数(BMI)24.2 kg/m~2。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01~57.74 (5.38±2.48)μg/L。结果:本组24例患者PAL联合入路RARP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16~190(AZD6738研究购买148.0±4.3)min。术中出血量20~200(82.9±9.4)ml,均未输血。术后病理分期pT1c期1例,pT2a期7例,pT2b期3例,pT2c期6例,pT3b期7例;手术切缘阳性5例;术后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6例,8分4例,9分11例,10分2例。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8(5.3±0.3)d,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14Anti-microbial immunity~28(21.0±1.3)d。术后住院天数4~19(8.0±0.6)d。术后随访2~7(4.7±0.3)个月,无尿道狭窄,未观察到生化复发。9例(37.5%)患者拔管后即刻控尿满意,21例(87.5%)患者术后3月尿控满意。结论:PAL联合入路RARP充分结合后入路、前入路和侧入路的优势,对前列腺肿瘤根治效果好,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尿控相关结构,术后尿控恢复满意。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证型与Dkk-3、Wif-1基因甲基化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的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关系,比较不同证型Dkk-3和Wif-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AML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为AML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及评估预后。方法:选取45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病科门诊或住院初诊AML患者(病例组)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比较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的两组Dkk-3、WBLZ945浓度if-1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差异,并比较组内气阴两虚证、瘀血痰结证、毒热炽盛证三种不同证型与Dkk-3和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关系,并以AML患者死亡或随访终点(1年)为终止时间点,比较各证型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结果:AML患者中气阴两虚证者最多,瘀血痰结证者次之,毒热BMS-907351体内实验剂量炽盛证者最少,各中医证型与性别、FAB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L患者的Dkk-3、Wif-1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各证型AML患者Dkk-3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证型AML患者Wif-1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表达水平最高,瘀血痰结证次之,毒热炽盛证最小。对AML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0.3~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80±6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29)个月,各个证型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ML患者的Dkk-3、Wif-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较无恶性血液病患者高,Dkk-3、Wif-1基因甲基化可能与AML发病有相关性。AML患者中医证型与Wif-1基因甲基化表达有相关性,气阴两虚证、瘀血痰结证患者的Wif-1甲基化表达明显高于毒热炽盛证患者,其可能可以作为AML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各中医证型AML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今后应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中医证型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